郭松民| 自驾手记:从韶山到花明楼

  一条路,越走越远

  01

  忽然就爱上了自驾。

  感觉身体还好吧,一天驱车600公里,晚上还能再看一场电影,并不觉得很累。

  有时在双车道的高速路上,大卡车相互超车,小车也见缝插针地飙车,我虽然以稳健、安全为唯一驾驶原则,个别情况下也难免会加入其中,丝滑流畅,就像在跳华尔滋。

图片

  想起早年学飞行,比较熟练了,蓝天之下,白云之间,斤斗、盘旋、殷麦曼就觉得机翼像是长在自己肩膀上一样称心如意。

  俱往矣!

  其实,想到各地看看,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自驾就很好。

  当然花费可能略高一点,但如果考虑到高铁票价不菲,也还是划算的,如果本着节约出行的原则,自带干粮,花费就更低了。

  自驾,图的就是一个不受制于人,直抒胸臆,自由自在,不必为一点嗟来之食去当夜莺。

  02

  这次自驾,从深圳出发,第一站到了衡阳(相关手记日后再发),次日下午到韶山,当晚住下,瞻仰毛主席铜像;第二天,瞻仰毛主席故居,然后去刘少奇同志的故乡花明楼,接着,直奔岳阳。

  这是第三次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韶山。

  第一次到韶山,是将近二十年前的2006年。

  再到韶山,感到花更红,树更绿,环境更加整洁,不变的则是,依然人潮汹涌。

  到铜像广场,发现同任何时候到这里一样,铜像总是被鲜花簇拥着,被花篮包围着。

  虽然时近傍晚,大队的瞻仰者已经回长沙,但还是不断有献花的人群,络绎不绝地抬着花篮,来到铜像前,献花并且鞠躬,许多人还佩戴毛主席像章。

图片

  这里,竟然是花的河流与海洋。

  我也献上花篮,鞠躬,并且绕铜像一周。

  塑像,尤其是伟人的塑像,也是阐释历史的一种方式。

  韶山的毛主席铜像,选择的是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中的形象。

  这当然很好。

  不过,毛主席分明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革命以后的路指的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革命,的确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更伟大、更艰苦。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两次回到家乡。一次是1959年,第二次是1966年。

  这两次回乡,都和老人家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有关,尤其是第二次,毛主席的思考更深沉,意义更重大,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乃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有极深远的影响。

  如果以毛主席回乡,尤其是第二次回乡时的形象为毛主席铸造铜像,让前来瞻仰的人感受到毛主席的忧患与深邃,是不是更有意义呢?

  03

  第二天,3月27日,一个极普通的日子,既非周末,亦非国家法定节假日。

  但仍然失算了。

  没有想到,虽然住在附近的韶山宾馆,并且起了个大早,准备第一时间瞻仰毛主席故居,但还是在长长的队列中,排了一个多小时,才得以进入。

图片

  这一天,特别热,俨然酷暑。

  但天气热,从四面八方来这里瞻仰故居的人,心更热。

图片

  和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外排队瞻仰的人群中,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氛不同【点击阅读】,这里的人群,更加喜悦、更加兴奋,酷热没有令大家扫兴,反而增加了热烈的气氛。

  这种气氛,令我意识到,七十年代,那首被广为传唱的《火车向着韶山跑》,是相当写实的。

图片

  来不及整理心情,几乎是被人群簇拥着,进入故居,然后又被湍急的人流,冲了出来,但我的心底,仍然升起了深深的感动——

  100多年前,一个伟大的生命,在这里诞生了,他拯救了中华民族,他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并且,即便是在遥远的将来,他仍然在激励、鼓舞着人民去争取自身的彻底解放!

图片

  心中的太阳永不落!

  04

  从韶山驱车去刘少奇同志的故乡花明楼,仅需半个小时。

  刘少奇故里园区气势恢宏,设计精巧完美,展品丰富。

图片

  通过正门的牌楼,就是刘少奇同志的铜像。

图片

  刘少奇同志故居,是典型的湖南民居,有二十多间房子。

图片

  花明楼及楼前广场。

图片

  有点意外地看到一尊孔子雕像。

图片

  在这个园区,还能看到刘少奇同志出访时使用过的专机。

图片

  致敬少奇同志!

  05

  驱车离开花明楼,忽然想起少奇同志的名言: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完全正确。

图片

  人民创造历史,书写历史,在一段历史告一段落,尤其是历史巨人走过之后,也会以用脚投票的方式,评价历史。

  继续北上,前往岳阳,一条路,越走越远

; ; 【文/郭松民,红歌会网专栏学者。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独立评论员郭松民,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雪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qtzy2014.com/5615.html

(0)
雪球网的头像雪球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7日 上午10:31
下一篇 2025年4月7日 上午10:33

相关推荐

  • 张文木:国家战略的张力是有底线和极限的

      我们要研究世界大国比如英国、俄国、美国等国家扩张的极限,以及它们能守住的底线和它们守不住的底线。这些在世界大国冲突的历史中就可以找到:在几百年的国家扩张史中,它们每次在哪里失败,在哪里成功,在哪些地方就过不去了。经过历史比较发现,英美海权国家必须死守的线大概就是从大西洋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印度洋的这条线;美国则是从夏威夷西进太平洋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这条线,…

    2025年3月31日
    1000
  • 胡懋仁:在共产党人的正确意见还没有被大多数群众理解的时候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其中的意思是说,对于某个事物以及其存在的规律,最一开始并不是被大多数人都能很快就认识到的。往往只是少数人比较敏锐,先看到了其中的真实情况,而且也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掌握了其运行的内在规律。这样一类少数人能对当前的事态与局面做出更为精准的判断,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而这些对策在提出的最初阶段,却得不…

    2025年4月14日
    300
  • 李光满:飞龙在天,直击苍穹——必须打赢的一场战争

      美国身上披着两件外表光鲜的袍子,一件是所谓的山巅之城,一件是所谓的历史终结论。   扯下披在美国身上的这两件臭不可闻的袍子,会发现一件的内里已臭不可闻,另一件的内里也是臭不可闻。   山巅之城出自《圣经》,耶稣对门徒说: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这既是宗教教义,更是美国人的一种精神象征,他们认为美国就是那造在山上的城,是那不能隐藏的光,以…

    2025年4月2日
    1400
  • 朱亚夫:乌克兰当局是如何看待当年反法西斯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从书橱中翻出上海残疾作家王志冲先生翻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名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浏览了几页,突发奇想,何不请教一下功能强大的deepseek:乌克兰当局是如何看待当年的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不到十几秒钟,deepseek就给出了回答:   乌克兰当局对反法西斯英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看法较为复杂…

    2025年4月10日
    900
  • 李文军等 | “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如何破局?

      导 语   1968年美国生态学家哈丁讲了公地悲剧的故事:人们在一块公共草场上放牧,尽管草场上的牛已经很多了,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都想着多养牛,人们的过度放牧最终导致草场退化,最后大家都受到了严重损失。   公地悲剧似乎宣告了公有制产权制度的失败,也被一些人用来证明前苏联解体后实施私有化改革的合理性。然而,美国著名政治经济学者奥斯特罗姆(Elinor O…

    2025年4月8日
    1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