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现天回医简
2012年7月—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当地俗称“老官山”)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西汉景帝、武帝时期的墓葬4座。2013年,“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这4座墓葬中,三号墓出土了1000余支医简和一具髹漆经脉人,这是四川省第一次发现简书,也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大、最能系统反映秦汉时期医学面貌的出土文献与文物。经研究证实,这些医简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的扁鹊仓公之医学密切相关。
在天回汉墓医简和髹漆经脉人出土之后,2014年春,我们应邀到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察。根据之前零星的报导,结合多年以来对先秦两汉医学研究的积淀,我们判断这批医书的学术渊源与仓公(淳于意)所受及其所传之扁鹊医书相关。可以预见,这批医简承载的古代医学信息,对重新认识早期中医学术的发展状况,理解汉代以前中华文化与医学共生共存的真实背景,理清先秦两汉医学的整体概貌及源流脉络,揭示以扁鹊、仓公为代表的“通天”“守数”“汤液”的医学思想与实践,进而重新认识传世《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经典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价值。
2014年10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与国家文物局科技司相关领导接洽,决定由国家立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合作组建研究团队。2015年6月,“老官山汉墓出土医简及医药文物整理研究”被列入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并组成了以柳长华教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开展了长达6年的研究工作。
研究团队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提高了编联和释文的可靠性,特别是《刾数》简部分,研究团队根据医简出土时的堆叠剖面及简背划痕,完美复原了其编联顺序。研究相关成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获得了海内外考古学界、中医学界和古文字专家的关注。
医简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天回医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荆州文物保护中心联合编着,业已完成全部医简的识读、连缀、考释工作,释文总字数约为25000字,注释约为930余条,将于202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全书计10余万字,分上册(释文注释)和下册(图版)出版。经研究团队的整理,将天回镇汉墓出土医书分为八种医书,即《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刾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疗马书》《经脉》,展示了一套完整的医学系统,从中可反映秦汉时期的医学面貌。
天回汉墓中的医学文献、文物,展现了秦汉时期的中医学已具备较高学术水平和较为完善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改变了通常认为过去的就是不完善的、传统的就是落后的观念。
二、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
文物研究院的成立
2018年7月11日,时任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赴成都中医药大学调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作,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天回医简”出土整理及保护利用工作汇报,指出“天回医简出土及整理研究是一次重大机遇,对于我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医学文化很有意义”。为此,省委宣传部提出,要以天回医简研究为契机,带动中医药学的传承。2018年10月,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省社科联的共同支持下,决定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成立“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2019年1月3日,甘霖部长亲自为研究院揭牌。成都中医药大学特聘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教授任院长,校党委书记刘毅教授任名誉院长。学校辟出1000余平方米作为研究院办公场地,下设中医历史研究所、中医文化研究所、简帛研究所、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室及资料中心。学校为研究院的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聘任了十余位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一流学者担任研究院教授、客座教授,组建了学术委员会。
三、引领学术研究前沿
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成立之后,坚持以学术研究引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积极整合国内一流学术团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开展以天回医简整理研究为核心的“出土先秦两汉医学文献、文物综合研究”项目,旨在重新发现上古医学、系统展示上古医学的拼图,服务于中医文化的继承发展。开展“《中医百部经典》整理研究与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对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进行研究,重新认识早期中医学术框架、学术发展源流,提出中国真实存在的“三世医学”(经脉医学、汤液医学、导引医学)。项目以“三世医学”为总纲,拟于5年内完成100种中医经典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培养30~40位专业知识扎实、研究能力一流的中医古籍整理人才,弥补当今中医继承型人才匮乏的现状,提升对中医文化的继承创新能力。
2020年8月5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发展,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入选四川省第一批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研究院的建设从此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今日的研究院,将继续以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为特色,致力于返本开新、道术合一、中体西用;以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为目的,广聚中医药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资料,努力引领中医药学术研究前沿;以开放包容之心,广揽人才,建设国际性的研修平台;以承前启后、培养后学为己任,造就一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继承型人才。通过以上努力,为“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而贡献力量。
柳长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院长。
本文发表于《天府新论》2021年第3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雪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qtzy2014.com/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