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人为何要篡改“钱学森之问”?

2005年7月29日,总理探望钱学森时,针对中国教育和科技发展,钱学森提出了一个人才培养的疑问。因为振聋发聩,道出了当时的问题所在,因此后来被他人命名为钱学森之问。

按理说,一方面钱学森之问是本世纪才出现的,距今没有多久,一方面钱学森是国之脊梁、真正的国士,因此钱学森之问理应比较清楚,报章解释时应该不会出问题。

问题是,本该清晰的钱学森之问,竟然出现两个不同的版本,难道钱学森之问被篡改了?

某些人为何要篡改“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夸民国大师?

前一阶段,因为某高校引用胡适文章引起风波,从而有人谈到钱学森之问。

源头是推荐胡适文集的一篇文章,闪电新闻的标题是周末读书 | 《为人与为学:胡适言论集(评注本)》,其中提到钱学森之问,相关内容见下:

2005年,钱学森老先生曾感慨道: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教育界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某些人为何要篡改“钱学森之问”?

上述文章发表于2022年,并非当年创作,而是引用了更早的文章——《胡适言论集(评注本)》序,即2016年1月人民网的文章。

某些人为何要篡改“钱学森之问”?

除此之外,其他平台也有相同内容,只是标题变为对胡适书籍评论的后记,比如下图源自知网,显示的发表时间是2015年,即钱学森之问诞生十年后。

某些人为何要篡改“钱学森之问”?

不过,更早这么说钱学森之问的应该来自人民网,是2014年7月的《秦亚青回应钱学森之问:真正的大师敬畏学问》。这一版的钱学森之问,到底是不是最早的,这就不太清楚了。

某些人为何要篡改“钱学森之问”?

因此,将钱学森之问与没有哪一个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联系起来,这件事肯定存在,并非笔者杜撰。

那么,钱学森之问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其实,还有一个版本的钱学森之问,而上述版本是篡改后的结果。

某些人为何要篡改“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的真相

百科词条里的钱学森之问,有相关权威来源,与之不太相同,钱学森这么说的: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钱学森去世后,包括钱学森秘书凃元季等,将这段话归纳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这就是钱学森之问。

与上文版本相比,两者区别非常明显:一个突出现在培养的人才学术成就,没有一个能与民国时相比,突出的是民国人才学术成就高,民国培养人才的方式更好,一个突出的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突出的是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

某些人为何要篡改“钱学森之问”?

问题在于:两个版本明显不同,显然只有一个真的,那么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呢?

以目前新闻报道证据来看,后者才是真相,即百科词条里的钱学森之问为真。因为,2005年新华网报道了钱学森这段话,具体时间是在2005年7月31日,标题是总理在京看望季羡林与钱学森并亲切交谈。文章开篇提到,2005年7月29日总理探望时钱学森说出这段话,31日新华网报道,显然是最早的版本。

更为重要的是,钱学森的其他谈话,也没有丝毫吹捧民国大师的意思,相反认为建国之初三十年成就更大、更具创新。

某些人为何要篡改“钱学森之问”?

收录在《钱学森现代军事科学思想》一书的钱学森亲笔信,写于1995年,其中提到建国前三十年重要创新成果,然后问到:但是今天呢?我国科学技术人员有重要创新吗?诸位比我知道得更多。我认为我们太迷信洋人了,胆子太小了!我们这个小集体,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我们要敢干!

当时,中国盛行的是引进技术或以市场换技术,而不是自己创新突破,钱学森批评这种思想,指出我认为我们太迷信洋人了,胆子太小了的问题,以及建议我们要敢干、敢于创新。

因此,基于钱学森其他谈话,以及最早的新闻报道,可以确认钱学森没有突出民国大师成就,这个版本是杜撰的。

某些人为何要篡改“钱学森之问”?

最后,令人不解的是,钱学森之问的原始材料不难找,网上搜一搜就能找到,但为何会有夸民国的版本出现?显然,篡改行为的背后动机无疑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这才是真正的钱学森之问!》

《人民网——《胡适言论集(评注本)》》

《人民网——秦亚青回应钱学森之问:真正的大师敬畏学问》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雪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qtzy2014.com/5350.html

(0)
雪球网的头像雪球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午3:41
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午3:44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说压根不存在爱国“生意”这么一说?

    昨天一篇文章是有多不要脸的人,才会把爱国说成是生意。让一些公知粉殖人恨国党等破了防,于是继续尽情展示它们那不要脸的功夫,在留言和私信中骂我,而有一些中立的同志,也认为我的说法不成立,他们认为就是有人在把爱国做成生意,这里我想对于这些同志说一下,我们应该理清一下自己的逻辑。 在一般人认为的爱国生意的概念中,是指某些人打着爱国旗号,做推销自己商品的事情,这样就是…

    2025年3月27日
    500
  • 刘伟:人形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趋势研判

    人形机器人是指外形或结构模仿人类的机器人,通常具备类似于人的外貌、姿势、动作等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类的运动和行为。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执行日常任务,还可以进行感知、交互、运动等活动,某些高端人形机器人甚至能够表现出简单的情感和反应。人形机器人集机、电、材料、计算机、传感器、控制、认知技术等多门学科于一体,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

    2025年3月17日
    1400
  • 美国科研人才大逃离!

    大家可能不知道,美国科学界正在进行一场"敦刻尔克大撤退"! 近日,美国知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在对 1608 名科研人员的调查中,超过 1200 名,也就是75%的受访者,都在考虑离开美国。 这个比例比苏联解体时东德科学家外逃率高出12个百分点!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美国新一届政府正在大幅削减科研经费。 美国顶尖…

    2025年3月31日
    1100
  • 田磊:威胁民营经济发展的“刀”究竟是什么?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长期萧条,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也遭遇严重困境。摆脱困境的第一步就是正确找出困境的根源。然而,理论界一些寻找根源的尝试找错了方向,因而无法给出正确的出路,对民营经济发展没有益处。 一、理论是显微镜而不是刀 有观点认为,消灭私有制和资本剥削劳动…

    2025年3月30日
    800
  • 胡新民:蔡和森:从乾坤一少年到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

    蔡和森1895年3月出生于上海,后随母亲回到家乡湖南双峰。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1919年12月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10月回国。1921年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6月在香港被港英当局逮捕,同年8月在广州英勇就义,终年36岁。他是党的二届至六届的中央委员,五届、六届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他的建党思想对国内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起到了…

    2025年4月1日
    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