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我们都是共犯!

孙锡良:我们都是共犯!

  今天是315,大电视台要办大晚会的好日子。

  为什么要办呢?准备揭露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事。

  这些事情少见吗?不少见,按实情看,天天都该是315。

  现在,我已经不看315晚会了,对监管机构也没有那么多苛责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推手和参与者。

  假的东西少见吗?某些大平台难道不是靠卖这些货发展壮大再洗白改良的?有几个网购者没在他的平台买过东西?某老板在香港演讲时还理直气壮地说:价格那么低,你可能买到真货吗?

  慢慢地,慢慢地,老板的钱越来越多了,你也不敢再批评他了,再批他,就是破坏营商环境。

  去年下半年,媒体捅了一个大新闻,说各类平台上卖的羽绒服绝大部分都是假货或者掺假的货,江西一家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卖出来的货也是伪羽绒。

  这么广泛的假冒伪劣,让人伤感的并不是恶意满满的生产商和销售商,而是穿着假冒伪劣的消费者。

  为什么啊?因为他们都是麻木的。无所谓,穿在身上差不多就行了,管它真假呢!的消费者在中国遍地都是,真到了某一天没得便宜货买的时候恐怕还要凭添许多烦恼,这就是咱国人的本性,我要穿个羽绒,又不在意里面有没有羽绒。

  昨天晚上看了一记者做的真相调查,一知名蛋糕连锁店声称绝不卖隔夜货,连锁店里的所有货品都不卖隔夜的。然而,据内部员工爆料,除了极个别易坏品不卖隔夜货,几乎所有货都卖隔夜的,甚至有隔两个月的食品还拿出来卖。

  它们怎么做到保证不过夜?

  办法很简单,就是更换生产标签。

  某些食品过夜了,或许不会坏,吃食也没问题,你干脆承诺在保质期内卖就可以了。

  但商家为何要高调宣称不卖隔夜货呢?引流啊!有这样的保鲜承诺,引的可不是一般的流量啊!一个小店子,月进百万。

  可恨的是什么呢?不是那个连锁品牌,还是可爱的消费者。

  记者把自己暗访到的真相拿到大街上随机询问路人的态度,结果一些路人竟讲:也没什么,还能吃的,我以后还会去买的。诚信,承诺,真相,在他们眼里竟是一文不值。

  有一个工程,就是给一栋楼的走廊刮腻子刷墙漆,花了巨额经费。效果如何呢?施工人员一离开,墙上到处开裂,到处鼓包,到处掉灰,只要是人,只要眼睛还正常,都能看到这是个劣质工程,然而,没有人在乎,没有人愤怒,只有一个傻子干了让人不高兴最后也没有什么用的傻事。

  前几年,大家看了老坛酸菜方便面的丑闻后,那是异常地愤怒,人人宣称再也不吃它了,个个扬言要把这个老板罚到倾家荡产。

  然而呢?大家去超市看看,这个酸菜面还是主流商品,大家还爱吃,大家都忘了扔烟头,吐痰,方便之类的恶心场景。

  有人认为,只要改了就行,不要一棍子打死厂家。

  既是如此,那还搞啥子315?死刑犯临死前都愿意改的,你为啥不给他机会呢?

  消费品,尤其是食品,对人的身体健康影响极大,重典不用在它身上还用在何处?

  办晚会,最能触动神经的往往是恶心场面,不恶心的东西就是好东西吗?不一定。

  前天,我看到一则宣传报道,说的是云南有一头光荣的奶牛,它一年可产奶10吨。换算一下,那就是10000公斤,那就20000斤。按一年365天计,不给牛放一天假,每天得产出54.7945斤鲜奶。你见过地球上有哪类生物每天能分泌出那么多奶的吗?哺乳期的大象据说一天顶多也就产15升左右的奶。

  人类啊!你们这样子让牛生奶的搞法人道吗?那个奶还是奶吗?人类喝着就不能思考点什么吗?

  说起坑人,有时也挺无奈的,大家都知道外卖要少吃,但外卖在全国的蓬勃发展已经无法阻挡。有个旅游热点城市,在它最繁华热闹的街区,一栋大楼被改造成了外卖加工集中市场,就像服装批发市场那样的门店林立。后来有一天,也是内部的人看不下去举报了,记者去暗访,里面的情景让他几乎要呕吐,不忍直视,就是在这样的场所,每天加工出巨量的美食送到万千消费者手中。

  那样的地方,办市场的人看不见?他们为什么看不见?都麻木了,像每个普通人一样。

  老百姓谋生活的灌溉渠一踩就碎,整个工程就是豆腐渣。

  农民不知道啊?都知道。验收的人不知道?都知道。干部不知道吗?都知道。

  都知道了,为啥还靠记者去曝光呢?因为大家都懂得看破不说破,因为人人都不愿意去当那个傻瓜。

  今天,我文章的标题用了共犯二字,这反映了我对国人集体性包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现象的无奈与自责,这股歪风刮了几十年,因为它让许多人因此致富,因为它也是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要下死手灭了这股风,你可能反倒变得不那么正义,你可能要成为那个营商环境的破坏者。

  年年315,只曝光吃穿住用等看得见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不曝光看不见的脑产品,有教授在职40年,发表论文1240篇,平均每年30篇有余,还有位院士,一共发表了2000余篇论文。

  你们都认为他们的产品全是正品?没有假冒伪劣?

  这些产品不伤人身体就等于不害人?

  真不是啊!文化产品,伪科研成就,害的不是驱体,害的是精神,害的是灵魂,害到你认为它根本不害人的至深程度,害到你要崇拜害你的人,坏人不可怕,就怕坏人有文化,有文化的坏人,用坏心眼制造出许多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的产品,让自己名利权赚得盘满钵满,还收获大量被害者的内心敬意。

  讲老实话,每一个教育界的人都能看到假冒伪劣的高人,但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他们的存在,如果你不愿意共犯,你不是死定了就是完蛋了。

  到目前为止,315晚会还从来没有曝光过用大脑害人的产品,也没曝光过学术骗子,如果某一年能以这个为主题集中做一次曝光,那才是中国人实现告别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转折点,那才是告别黑白M论的转折点,那也是慢慢告别315晚会的转折点。

  朋友们,看315晚会之前,你自己能反思点什么吗?

  人人都把自私极大化,315的痛将永无尽头。

  附言:

  1.上一篇文章,我提到某空调老板的事,不少网友反复提醒我该企业已经不是国企了,让我把事情搞清楚再写。回复一下:朋友们啊,你们真搞清楚了吗?我为什么在文章中反反复复地提国企二字?提过许多次,不停地提它。它上市的时候,是国企吗?是的。如果它真的变成了私企,那是在哪个老板手上变成私企的?真是她搞的,那她跟那个柳老板又有什么区别?另外,这个企业的品牌价值超千亿,不要以为二级市场的控股比例就代表真相的全部,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在转让时都是要算钱的,如果没有算,那就不能说是正儿八经地合规私化,你得扭着这事儿不放啊!

  2.有人问我赖清德称大陆是境外敌对势力的说法是否触及红钱?答:前几天,有发言人也提到红线的事,但至今我不明白到底红线是什么,红到多红才算红?这件事,还得等,语言风暴还不足以反映真实想法,动手靠的是胆识和战略,不是语言。

  3.网友告诉我,说胡锡进写了个预言,讲美国已经下决心抛弃台湾。评:我没有看过胡的评论,不知道他的依据是什么,但我个人认为,美国的亚太战略不是那么容易更改的,特朗普个人改不了,他会在这个问题上给中国出更多难题,不要轻易对美国大战略做错误预判。只不过,台湾问题,关键在于咱们自己,怕的不是美国,是自己,枪杆子里出主权也是真理,不明白这个,美国不使坏,问题照样难办。

  写于2025年3月15日星期六

  【文/孙锡良,红歌会网专栏学者,独立时评人。本文原载孙锡良新公众号孙锡良B】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雪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qtzy2014.com/4285.html

(0)
雪球网的头像雪球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上午10:23
下一篇 2025年3月24日 上午10:25

相关推荐

  • 艾文| 日本:被特朗普捅了“最狠一刀”

      这两天,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美国,一场由特朗普掀起的汽车关税风暴彻底炸开了锅。当地时间3月26日,这位美国总统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得意洋洋地签署行政令,宣布从4月2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   这记关税大棒一挥,全球汽车行业抖三抖,从加拿大到欧盟,从日本到韩国,再到巴西,各国政府和车企炸了锅,反对声浪铺天盖地。然而,在这场风暴中,最…

    2025年3月31日
    700
  • 司马平邦:动作这么快!特朗普没想到,王毅得到普京的特殊会见

      【当地时间4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中国外长王毅】   美国总统特朗普致力于与俄罗斯政府搞好关系,可他期待的线下会晤迟迟没有得到准确答复。就在这时候,中国外长王毅启程访俄,并在访俄的第二天,就得到了特朗普想要的特殊待遇。   王毅外长此次访俄行程依旧安排得满满当当,不仅接受了俄罗斯媒体的采访,还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了多轮会谈。最重要的是,俄罗斯总统…

    2025年4月7日
    400
  • 陈先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2025年,在上海芯片技术峰会上,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一句话,像一颗火种,点燃了无数人的心:“我的算法只为五星红旗”。而此刻,西方世界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正扮成化作美女的毒蛇,一个个试图来中国“见见”梁文锋,这无疑都遭到梁文锋的无情拒绝。当干不过中国,便打起了歪主意,这是西方世界的常用手法。一个个著名科学家的莫名死亡,已经引发举国上下的特别警惕。因此国…

    2025年3月12日
    1600
  • 孙立平:两次抛甩,一个堆积得规模越来越大的底层群体正在形成

      现在世界上很多事情,包括今天的这场关税大战,都与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有关:这个世界正在堆积着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被社会抛离的底层群体。   这个底层群体是怎样形成的?两次抛甩。   全球化:第一次抛甩   我原来讲过一件事情:   90年代中期在法国访问的时候,我们曾向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图海纳提出一个问题:法国近些年来社会结构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当时图海纳的回答…

    2025年4月10日
    300
  • 孟彦:谁说“美国,要破产了”?不要低估特朗普政府的抢劫能力!

      3月27日,昆仑策研究院转发了《陆弃:美国,要破产了》一文。文章援引华尔街日报最近报道的数据,根据Bipartisan Policy Center的分析,预计美国将在2025年7月中旬至10月初之间耗尽借款能力,也就是所谓的X日期。   文章认为,美国政府如无法按时提高债务上限,美国联邦将陷入停摆,公共服务将遭到大规模削减,社会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将遭遇严…

    2025年3月28日
    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